2024年以来,碳价开始出现回落。
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披露的数据,1月19日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开盘价70.67元/吨,较1月2日收盘价76.81元/吨,年内累计下跌7.89%。
“在节能减排的趋势下,发展零碳建筑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徐伟在第三届楼宇科技TRUE大会上表示,随着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规划、落实零碳建筑,我国也在积极探索零碳社区建设、推动零碳建筑发展。
据介绍,建筑物产生的能耗排放是碳排放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全球建筑业建造和建筑运行相关的终端用能占全球能耗的36%,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37%。
美的集团副总裁兼楼宇科技事业部总裁管金伟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分析称,在国内双碳目标下楼宇行业聚焦新能源转型,加速建筑行业碳减排的最重要机会是改造现有建筑,这是使建筑物脱碳的最快途径。随着国内政府对碳排放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行业也将迎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的数据,智慧建筑市场规模于2022年达806.5亿美元,并预计2029年达3286.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可达22.2%。
“不过企业实现节能减排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管金伟对第一财经称,企业光靠节能减排很难达到零碳目标,目前可以通过使用绿电、设备增效、购买碳汇等方式。
金融市场支持方面,早在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并上线交易。全国碳市场具有以配额交易为主、以核证自愿减排量为辅的双轨体系。
2023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量2.12亿吨,年度成交额144.44亿元,日均成交量87.58万吨。截至2023年12月29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42亿吨,累计成交额249.19亿元。
此外,碳市场交易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碳远期、碳期货、碳期权、碳掉期、碳借贷等。管金伟称,无论是城市、园区、建筑还是企业,推进双碳建设的第一步都是摸清“碳家底”,开展碳排放数据的盘查。碳咨询服务便是从碳盘查及核算开始,确定碳排放目标,根据碳排放现状和目标进行零碳路径规划。
针对碳资产管理,管金伟进一步分析称,通过数字化工具,可以把线下在做的这些碳盘查业务流程进行线上化、数字化,提升整个组织的碳管理效率;另外一方面,是关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排查。在欧洲的碳边界调节税提出后,大部分出口企业的压力比较大,可以利用产品碳足迹管理的数字化工具缓解企业压力。目前这些数字化工具已经应用于美的的工厂和产品中。
管金伟认为,未来碳市场将呈现多主体、多模式和多规则的特点,这对碳交易的透明性、实时性和数据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